一年四季循环中,如果将冬为始,那么春就是经脱胎换骨而走向重新新生的这样一个过程,落叶流风,万物复苏,将一个结束与一个开始联结在一起,春也就在一年四季中承担了最沉重的负荷,最令人难以面对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对春季的养生是这样描述的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……”所谓夜卧早起,也就是说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,这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以舒畅身体,调达情志。
那如何做到"调达情志"呢?随着春天干燥愈加明显,人就容易出现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。而此时您如果不能保证好睡眠质量,就会影响到气血的"收养",所以这时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调整睡眠,滋阳润燥。
睡眠的心养行效
中医自古强调睡眠的意义,如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营卫生会》曰,"营卫之行,不失其常,故昼精而夜瞑。""白天精神、晚上睡眠"是一个人营卫之气和合而营周全身的重要体现,也是生命保养的基本法则。
睡眠的"质"与"量"同等重要。就质而言,没有最好只有更好,睡得深,睡得香--浅则扰心,梦则乱神。就量来说,不可太多也不能不及,睡得足,睡得适度--少睡耗精,久卧伤气。
中医博士刘兵在接受采访时说,很多经常熬夜的青年人,脉象整体多沉取无根、双寸脉多上浮鱼际,说明脏腑精气在长时间熬夜的状态下已不断消耗,有"外强中干"之征,表现为做事情持久力不足、容易疲劳、精神恍惚等等,若不加以重视,将来可因精气不足而生诸病。个人觉得,偶尔的一两次熬夜突击学习或工作或玩耍,也是可以有的,人生毕竟是"百无禁忌"嘛。但长期的熬夜,一定会消耗人体精气,并伤害心神、肝魂、肺魄。"留得青山在",我们需要悠着点儿。
他建议,睡前务必打开心结,舒展开眉心、手足心及舌头。将一粒高粱米贴于印堂穴,胶布固定。烫脚半小时,平躺后全身放松,意念集中在肚脐,呼吸自然。不必数羊,不必盼睡着,可盼别睡着(盼什么不来什么,怕什么来什么)。花生壳半两,红枣10枚,浮小麦15克,煎一碗汤睡前服下,连用7天。
中医比较讲究"中正平和",凡事不能不及,又不可太过--睡眠也一样。临床上也有不少嗜睡的患者,主要表现为起不来床,打不起精神,哈欠连连。导致嗜睡的原因有很多,当前见到较多的有脾湿困郁、肾精不足、心气耗损等。中医需根据具体脉象及其他情况辨证施治。有几个小方法解决嗜睡问题:1.用手指捏住鼻尖使劲拧,拧出油来,既化脾之湿,又振面之阳;2.轻咬舌尖,微痛为度;3.按摩百会穴,从上向下敲打胆经。
置之死地而后生
中医讲求顺应天地自然之道,依四时变化"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"。此时白露节气,为秋三月的第三个节气,"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"(《黄帝内经》)。秋季阳气收敛,天气清肃,为顺应自然,人们应当早睡早起,收敛神气,使情志处于安定平静之中,以缓深秋肃杀之气。大体上,晚上在22:00前入睡,早晨在6:00左右起床为宜。
若谈到优质睡眠,如此"早卧早起"方是符合四时变化、季节流转的好睡眠,这是睡眠讲求的时间和容量。而睡眠的质量,近几年致力于传播中医文化的梁冬说过:"最好的睡眠,是一夜无梦。睡觉,是最接近死亡的状态。优质的深度睡眠,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。"好睡眠,当如梁冬所言的"置之死地而后生"。
眼睛要吃睡眠
大自然里,树木花草要浇水,稻谷米麦要施肥,驴马牛羊要吃草,东西物品要上漆。可以说,世间万物都需要吃东西来滋养,尤其人的"六根"--眼耳鼻舌身心,更要吃上等的好料,吃了东西,有了营养,身体才会健康。
人平时要用眼睛来看书、看事、看物、看人、看路等,眼睛使用过度就会疲劳,所以到了晚上要有充份的睡眠让眼睛休息。甚至白天没事时闭目养神,都像给眼睛吃饭一样,让眼睛可以养足精神,让眼神更明亮。乃至所谓"眼不见为净"、"眼不见心不烦",眼睛一闭,也是心灵的涤尘静虑,所以眼睛不仅要吃睡眠,不当看的时候,也要懂得把眼睛收起来。
安睡小疗法
【能量功法】早晚叩齿各36次,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小口徐徐咽下,坚持做就会有好功效。
【能量食疗】用捣碎的酸枣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,或者直接把酸枣仁打成粉,睡前用开水冲服,还可以加入少量蜂蜜。坚持喝一段时间,就能帮您找回丢失的好睡眠。
【能量功法】
一、双腿背部伸展式:双腿并拢伸直,平坐在床上或地上,腿上放一床被或枕头,上半身向前趴在被子或枕头上,脚尖向回勾,双手尽量伸到脚尖上,来回做24次。
二、半桥式:把被子或枕头垫在腰臀下面,双腿弯曲,双脚踩在地上,肩膀撑住地面,坚持5至10分钟。
三、倒箭式:平躺在床上或地上,双腿并拢搭在墙壁上,双手平展在身体两侧,保持8至15分钟。